消防队——儿时的印象

发布时间: 2018-12-04 来源: 《中国消防》杂志 作者: 秦 明

1-1.jpg

人物简介:

秦明,男,1981年1月生,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法医科科长、三级警督。安徽省作协会员、安徽省公安作协会员。著有《法医秦明》系列小说,畅销百万册,并被改编为影视作品。第一届网络小说双年奖获得者、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。

我的父亲是警察,我出生在公安大院,大院的一角就是消防队。

印象中,我童年的不少时光都是在消防队里度过的。直到现在,我遇见消防部门的同事,还会说起儿时的印象。

儿时的印象,有满眼红色的院落。大院很大,像是一个小操场。操场的一边,是两间车库,车库是一幢三层小楼。车库和小楼都被红色的油漆刷遍。尤其是打开车库双开木门的时候,那两辆红色解放牌消防车映入眼帘,在那个很少见到汽车的年代,显得格外威武雄壮。院落周围,种满了鸡冠花,一到夏秋季节,更是满眼鲜红。大老牛说:“这是我们消防的颜色。我们用满腔红色的鲜血,扑灭了无数红色的火焰。”

儿时的印象,有那间简朴的指挥室。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,火警的指挥全靠那一台陈旧的黄色电话机。指挥室里不能离人,消防官兵轮流值班。即便是寒冬腊月,值班兵也要裹上大衣,在指挥室里坚守。我们常把那里当成写作业的地方,其实是期待着有一天电话能够响起,期待着值班兵可以按响墙上的警铃,期待着消防官兵迅捷地出动。大老牛说:“我们可不希望电话铃响起,因为那就代表着又有人的生命财产面临着威胁。”

儿时的印象,有那永远玩不够的滑竿。我们在滑竿的旁边,克服了恐高,顺着滑竿就能滑到车库里。车库里整齐地摆放着隔热服、头盔。我们学着消防兵的模样,从天而降,迅速着装。戴上宽大的头盔,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消防战士了。大老牛说:“你们不要玩这个,这个很危险,我们可以受伤,你们不可以。”

儿时的印象,有对消防兵精彩训练的喝彩。在院落一角的四层训练楼,消防兵用一架铁梯就能轻松攀登到顶;在院落的操场上,消防兵铺、接水带,不断地打破自己的纪录。每次大老牛喜上眉梢地朝旁观的我们使使眼色,我们就会欢呼雀跃、鼓掌喝彩。大老牛说:“他们最喜欢的,就是你们的掌声和喝彩。”

儿时的印象,有过一把当消防兵的瘾。我们学着消防兵的样子,抱着硕大的龙头,奔跑在操场之上,想象着眼前正燃烧着熊熊大火,手中的龙头喷射出巨大的水柱,把大火扑灭。大老牛说:“你们真棒,长大也能成为孩子的榜样。”

儿时的印象,有一面锦旗。公安大院里进了小偷,在他偷自行车的时候,被大老牛发现。大老牛叫了战士们,追出五里地,把小偷按住,把自行车追回。失主喜出望外,送了一面大红锦旗,挂在指挥室的墙上。大老牛说:“能守护着你们,我们感到自豪。”

儿时的印象,有大老牛的背影。他戴上头盔,对我们一笑,露出白白的牙齿,说:“等我回来,咱们再继续学习自救小知识。”

大老牛是北方人,宽厚的肩膀,黝黑的皮肤。一双大手有力得像一把镣铐,能把我们轻松抛起,然后牢牢接住。他就像是一头大黑牛,训练的时候虎虎生威,总是把队友甩在身后;又像是慈祥的大象,静静地看着我们游戏,却总在我们快摔跤的时候把我们扶住。

大老牛并不老,二十多岁,憨态可掬,整天穿着绿色的制服。他会不厌其烦地和我们一起游戏,也会在天黑之前把我们逐个送回家里。他看到大院里的邻居,总会热情地打招呼,然后叮嘱大家关好煤气,管好电器。

小城里的火警并不多,然而那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记得当时,大老牛正在给我们介绍逃生小常识,刺耳的警铃却突然响起。大老牛一个箭步冲入装备室,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,他已经穿戴整齐,准备出动了。我们撒娇耍赖般地想跟着大老牛赶赴前线,大老牛则慈祥一笑,说:“等我回来,再把下一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‘传授’给你们。”

红色的消防车,闪烁着红色的警灯,响着尖锐的警报,很快消失于视野。然而天黑时分,他们并没有归来。

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大老牛的背影,他明明说让我们等他回来的。消防队里的气氛似乎有一些不同,谁也不再提起大老牛了。听爸爸说,大老牛服役期满,回去故乡了。

院落依旧。

多年之后,学校组织我们瞻仰烈士陵园,我站在烈士墙边,挪不开步子。大老牛的照片被印在了墙上,他微笑着,露出一口白白的牙齿。

原来他没有回归故乡,而是去了天国。

爸爸说,正是那一次,大老牛冲进了熊熊大火之中,救出三名孩子,而自己却被坍塌的房梁击倒,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
我没有成为一名消防兵,但是在现在的工作中,每每遇见消防兵,我都会从他们的身上看见大老牛的影子。

儿时的印象,温馨、雄壮、悲伤,无法挥去。

消防卫士,一个和平年代的英雄集体。他们或是铁骨铮铮,或者侠骨柔情。他们挥洒热血、逆向前进。他们用激情和热血,筑起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长城。

向消防官兵,敬礼。

1-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