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眼中的英雄

发布时间: 2018-12-04 作者: 董大正

5-1.jpg

踩着单车、迎着暖风、哼着小曲,他顺着渤海湾一路骑行,“明天你是否会想起,昨天你写的记⋯⋯”,在上世纪80年代,没有哪个少年是不喜欢诗歌、远方和美丽的姑娘的。晓重也一样,那时的他活脱脱一位文艺青年。

他盼望着有一天,自己可以像诗里写的那样去流浪。在他心里,甩一甩长发,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人生才最洒脱。

做被大家需要的人

谈到与部队的情缘,晓重说那源自自己的处女诗作。那是1987年的一天,18岁的晓重写了一首现代诗,该诗刊登在了《天津日报》上。他的父亲看到后很高兴,但兴奋之余父亲考虑到只会写诗的男人养不活一个家,所以决定让儿子在去工厂当学徒和从军之间选择一条路。

那天,晓重沿着海岸线骑了整整一个下午,经过反复地思考,他决定从军。“入伍后也可以写作嘛,做个军旅作家也不错!”带着自己的小心思,晓重选择应征入伍。

就这样,年轻的少年如愿赴军营报到。被分配到武警内卫部队的晓重十分激动,哪一位热血男儿手握钢枪时会不兴奋呢?可现实很快打破了他的幻想:白天10公里负重跑、30组引体向上、50组俯卧撑等训练项目让他除了挥洒汗水外,还常常口吐酸水;夜里创作更是无稽之谈,超强度的训练时常令他失眠。刚到军营的第一周,他就连着给家里写了三封信,内容大体相同:训练太苦、住宿条件差、班长太严厉。从事教师职业的父亲会仔细阅读每一封来信,并认真回复,鼓励孩子坚持住、不要放弃,顺带着还会邮寄一些粮票。

部队的生活与理想相差太远,备受“折磨”的晓重变得易怒,时常与战友发生矛盾。“我不想干了,我要回家!”一日夜里,晓重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气话,随后便翻身上床打算休息。不经意间,他突然看到从枕下掉出来的小袋子,里面装着他入伍半月来父亲邮寄的粮票。可能是担心孩子吃不饱,也可能是单纯地鼓励,父亲每次收到儿子充满抱怨的家书后,都会寄来一些粮票。看着攒了一大把的粮票,晓重的眼眶湿润了,他家并不富裕,这些粮票自然是全家省吃俭用留给他的。

这不是少年第一次流泪,但确是第一次体会到父母的不易。离开家乡后才发现,原来,儿行千里父母忧才是最动人的情感。为了让家人放心,晓重不再抱怨,决定继续留在部队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他开始主动帮助别人,与战友们的距离也越拉越近;利用周末外出“放风”的时间,晓重还与附近一处消防警营里的战士成了朋友。

“上个月,隔壁消防的老刘和我拌嘴了,其实大家就是闹着玩儿!今天我们内卫和消防还组了一支足球队,与附近一所体校比赛呢,结果我们大胜。老刘是我们这边的守门员,一分都没让对方得!下来后战友们都说他是队里的英雄!”入伍小半年后,晓重的家书里不再充斥着抱怨,而是多了些部队趣闻。

不知不觉间,晓重和老刘走得越来越近,他们成为了要好的朋友。通过老刘,晓重开始慢慢地了解消防。一个周末,晓重本与老刘说好一起去市里采购日用品,可从上午一直等到中午,空旷的消防营区大门前依旧只有晓重一个人。那时候没有手机,晓重根本联系不到老刘。无奈,他只好走到营房接待室向门卫了解情况。原来,那天上午老刘出警去了,听说是一户人家的厨房起火,可能还发生了煤气爆炸。晓重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,“老刘不会有事吧?”他不敢再想,也不敢离开。下午3时许,老刘回来了。看着一脸漆黑的老刘,晓重激动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。原来,因老刘和战友们处置得当,爆炸发生前屋内的被困人员已被安全救出,并没有出现伤亡。

当晚,晓重将这件惊心动魄的救援任务写进了家书里,“老刘作为消防兵,出现在了人们最需要的地方,真爷们儿!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兵!”后来父亲在回信中写到,“能在部队坚持下来,你就已经是咱们家的英雄了!”

此后,晓重不再失眠,他第一次发现,自己曾向往的“文艺青年闯天涯”是多么的幼稚,做一个被群众、家人、战友需要的人,才算得上英雄。

做岗位的坚守者

晓重在武警部队服役了4年,复员后来到公安系统任职。

退伍老兵依旧有一颗火热的心。刑侦、狱审、乘警,换上警服后,晓重依旧干劲儿十足,他从基层做起、一点一滴积累,十几年间他干了公安系统内的大多数工作,丰富的阅历让他懂得了人情冷暖、世事无常。此时的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唱《同桌的你》的青涩少年,但岁月并未抹去他对文学的热爱。“不能荒废了自己宝贵的从警经历,希望可以讲好基层公安的故事”,他时常这样想。

多年以前,晓重开始在铁路公安岗位上服役,作为乘警,一年下来他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待在列车上的,这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鲜活素材。早年的列车还都是绿皮的旧式火车,行驶速度慢,经停的小站多,因此乘客十分复杂,这对警力有限的乘警来说非常不利。有时候,一名乘警要负责两三个车厢的治安,那时对讲机数量有限,一旦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,乘警根本来不及呼叫支援,多数情况下,都是一人对抗一个或多个嫌疑人。

为了写好乘警的故事,晓重采访了100位基层乘警。其中一位乘警这样说道:“跑长途列车,路远人稀,发现有人作案我全当没看见,你能说啥?可我穿着警服啊,不可能视而不见!”

“因为穿着警服,不可能视而不见。”一句简单的话让晓重沉默良久,他忽然想起了当年的老友。

晓重在铁路公安工作,因此偶尔会碰到乘坐列车返乡探亲的老刘。那日,夜已深了,列车即将驶离站台,晓重在车站上做最后的巡视。突然,远处跑来一个黑影。只见那人健步如飞,向即将出发的列车跑来。不光影子,那人全身上下都是黑色的。“同志稍等一下,我也要上车!”。

熟悉的声音,熟悉的身形,来人竟是老刘!晓重一把抓住老刘的手,道:“你怎么这么晚才到?是要乘车回家吗?快上去!”老刘笑了,漆黑的脸上只能看见洁白的牙齿,他说道:“本来已经快到车站了,谁知半道上遇见一处餐馆起火,我放下背包就冲进去了!幸好没人伤亡。”

列车发出轰鸣的响声,缓缓地驶离了车站。后来晓重才知道,那天是老刘在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夜——他选择了复员回乡参加工作。也就是说,那夜的老刘已经不再是消防兵了,可作为一名群众,他竟为了救火差点错过回家的火车。

多少人不解。

“因为穿着警服,不可能视而不见!”脱下武警制服后的晓重当然明白,离开部队的人都有一种情结:两年是兵,一生是兵。不论他们走到哪里,不论他们曾身着警服还是军装,只要祖国和人民召唤,他们永远在岗上!

做最平凡的个体

一般人可能无法想象,创作出严肃、庄重作品的晓重其实是一位非常幽默的人,他曾拜著名相声演员侯耀华为师学艺,生活里的他更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风趣的一面。如今的晓重虽已年过不惑,头顶也生出了些许白发,但他给人的感觉依旧是随和、诙谐。

可有时,晓重的幽默其实是他的伪装。

晓重曾在一篇随笔里谈了自己的想法:“每一名认真履职的警察都可以称为英雄,他们可能通过一两次立功授奖的机会开启了事业上升的轨道,可是,不论外界如何赞许,他们终究还是一个个平凡的人,有情绪、有苦衷、有不得已,他们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光鲜、威武。多给他们一些爱护吧!”

前段时间,电视里常报道各类森林、高层建筑火灾事故,屏幕里的浓烟和火舌引起了晓重的关注,每当听到公安消防战线上的战友牺牲或受伤的消息时,他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切肤之痛,需要用吸几支烟来让自己平静,投入工作。负面情绪需要引导,他时常自我宽慰道:“公安消防的战友组成了专业的救援力量,希望他们每一次出入火场都能够平安归来!”

可是,提笔写下过一个又一个丰满、有嚼劲的公安人物的晓重心里清楚,哪有什么超级英雄、烈火金刚?业务再好,血肉之躯也不可能变成钢铁盾牌。与高温、浓烟、火魔对抗的,其实都是一个个平凡的、活生生的官兵,他们也怕炙烤、爆炸,他们也有家人、朋友,他们也不愿意负伤、牺牲,他们也想安全撤离现场⋯⋯可是,当他们面对火焰时,那件深蓝色的战斗服不允许他们退缩,他们唯有逆火而行。

英雄也是人,也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个体组成的,只是他们多了点担当,多了份忠诚。

晓重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,他希望自己可以专门写写消防官兵,为他们的英雄行为记上浓重的一笔。他说,就是因为基层公安队伍里还有很多的故事值得挖掘,还有很多的人应该留下姓名,所以自己才要继续写下去。

讲好基层公安的故事,晓重依然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