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文也约,其情也美

发布时间: 2018-12-04 作者: 梦 阳

1-2.jpg

是谁,让生命在烈焰里飞翔?是谁,让青春在激流中闪光?是谁,用最美的年华谱写出一曲没有音符的旋律?是谁,用最真的情感挥洒出一首没有韵脚的绝句?看到贵刊2016年19期刊登的《儿在消防,母有所思》一文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,是他们呀,是的,就是他们,就是梓涵笔下感人肺腑的他们。那么,让我们沿着作者文字的河流漫溯一下,来看看这个别有风貌的群体——消防官兵吧。

她的文字甫一落笔,便以炽热赤诚的情感、排山倒海的气势、形象鲜明的博喻、心灵拷问的形式,先声夺人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——原来,这就是消防兵,这就是消防兵的生活。诚如元人乔梦符所言:“作乐府亦有法:凤头⋯⋯”可谓是“起”得高妙;“起句须庄重,峰势镇压含盖,得一篇体势”,起得“庄重”。也就是在这样的起句里,让我们不经意间便被作家的才气打动,被作家的情思打动。自然,情感也一步步地随着她的文脉一点点地前行。

接下来的“承”也如元人范德玑在《诗格》中所言:“承要春容。”梓涵就是在这里笔锋那么轻轻一点,就揭开了谜底——“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?是消防官兵”。这时候,我们才知道她是在用心谱写一曲无声的赞歌,来歌咏那些舍家为国的战士,歌咏那些以生命滋养生命的消防官兵,歌咏那些能够为了人民而不惜赴汤蹈火的红门勇者,歌咏那些常常被人们忽视了的橙色天使⋯⋯

在她的笔下,那些看似寻常无奇的消防官兵成了“养兵千日用兵千日”的勇士,一句话不但“转”了文章,与下文形成了巧妙的过渡,而且还道出了其不同一般的视角——切入角度非常巧妙,而这也是一个优秀作家有别于一般写手的良好素养。唯此,才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来。也正是这一“转”,作家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扫描了那个特殊群体的英雄群像:“大连7·16”“天津8·12”“北京10·11”等重大火灾事故里,都有消防员英勇的身影,他们舍生忘死,挽回了更多人的生命。但是,英雄们的家人却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:“幼小的娇子失去了父爱,新婚的妻子没有了夫君”,所以作者才感言:“那种锥心的撕裂剧痛,那种永存的哀伤凄鸣,那种有儿郎却从不能节庆团聚的深切忧思,没有过切肤之疼的人怎能会理解?会感怀?”

是呀,“没有过切肤之疼的人怎能会理解”,通常人们总觉得消防战士又不在前线,有什么呀?其实,在作家的“扫描”里,我们才发现,原来,他们其实与前线解放军毫无二致,甚至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——战争毕竟不常有,而消防战士却时时刻刻都可能遭遇险情。当然,作家的深切体会并不止于此,而是她有着一种真正的切肤体验——她的儿子就是其中的一员呀。由此不难看出,她是在“为情而造文”“志思蓄愤,而吟咏情性”,也正是这样,其文才“约而写真”。

文中仅仅选取了“儿子”入伍、受训、过节、探望等几组“镜头”,以小见大地展示了消防官兵的生活情境、胸怀境界、人生追求,无言中,他们大写的人生便鲜活地矗立在了读者的心中。不禁让人感慨“作者得于心,览者会以意”。虽有此境,却用语简约,几至一字不可增、一句不可删,悠悠然便达到了清人刘大在《论文偶记》中所言的境界:“凡文笔老则简,意真则简,辞切则简,理当则简,味淡则简,气蕴则简,品贵则简,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,故简为文章尽境。”

然而,至此,作家仍然言犹未尽,继续荡开笔锋,写到了今人逐步对消防官兵的理解、感恩以及他们自己的感慨,从而把这一橙色群体展示的有声有色、活灵活现,然后再着以诗意的文字来展示“我”的感叹,展示“我”的礼赞之情,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真实,毫无雕琢之痕。

至此,笔者也不尽感叹,试看今人文章,大多是“为文造情”,无病呻吟,但作为一个专业的作者,还是应该明白自身的使命的,要尊重文字,敬畏文字,明白“为文不能关教事,虽工无益也”。真的很感谢梓涵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能够弯下腰来,深入到消防官兵生活的最深处,体察到基层的一蹙一颦,观察到基层的一草一木,从而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,聆听到橙色营区的声音,否则,真是写不出这样至情至性之文的。

在这里,梓涵不再是专栏作家,也不再是高级记者,她就是一名普通消防兵的母亲,因为儿在消防,所以母有所思、有所忧、有所感悟。

诚如名代文艺理论家李贽在他的《童心说》中提出来的:“天下之至文,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。”什么是“童心”呢?他说:“夫童心者,真心也⋯⋯夫童心者,绝假纯真,最初一念之本心也。若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心;失却真心,便失去真人。”无疑,梓涵便是这样的“真人”,也正是这样,才无形中彰显了作家的胸襟怀抱。

1-1.jpg 

人物简介:贺生达,笔名梦阳,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已在《十月》《诗刊》《星星》等刊物发表诗文600余篇(首),曾获首届“延安文学奖”等全国性奖。著有《中华经典精粹解读·资治通鉴》(2012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),并由香港商务印书馆于2015年4月再版。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副总编。

1-3.jpg